开源文摘i 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最近,日本政府基本决定了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到时候整个太平洋将“沦陷”,成为日本的“下水道”。
早在之前,日本就曾多次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储存量现已超过100万吨,储罐群容量将在2020年达到极限,无法再容纳多余核污水,日本未来将“不得不”把福岛第一核电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直接排入太平洋。但是因为国际上反对的声音太大,日本不得已只能收回排放计划。
如今,日本旧事重提,收回不排放的决定,jia
日本福岛核泄漏问题到现在都没解决。
2011年3月11日,一场大地震所引发的巨型海啸横扫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地震切断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电力供应,随后的海啸又摧毁了用来保证堆芯冷却系统运转的关键性备用保障电源,导致自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世界遭受的最严重一次核危机。
然而过了1个月,日本才肯承认福岛出现核泄漏问题,这个时候为时已晚,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泄露,核污染开始了。为了冷却沸腾的核燃料,防止堆芯熔化,日本只能不断地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冷却。
这些往反应堆里注入的海水,受到反应堆的污染,就成了含高浓度辐射物的核废水。这10年来,日本每天需要向反应堆注入150吨冷却水,也就是说,每天会产生150吨核废水。
除了这个之外,地下水流经核电站周围时,自然会受到污染,因此这些源源不断的地下水也成为需要收集、处理的放射性废水。这些核废水储存在一个个水箱里,日本表示未来在决定如何处理。
没想到,日本连把核废水储存在水箱这种事情都做不好,2013年核电站里大量储水罐的螺丝钉出现了松动,导致至少有数百吨污水发生了泄漏, 2014 年因为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又致使 200吨高度污染水流入地下。
然而就是建造这样的储水罐,竟然也面临着原料不足的问题,甚至一度达到 5.8 万吨水泥的缺口。
所以,在核废水已经积攒了惊人的120万吨的情况下,这些储水罐就像一颗颗放在日本东部的“污染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爆炸”。日本显然已经难以承受,所以才决定排放到太平洋。
如果日本这次真的将核废水排入了太平洋,这也意味着,如果福岛核泄漏的问题一直不解决,每10年日本就要排放100多万吨核废水入海!
核废水的危害
将120万吨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一数量是前所未有的,达到 100 万吨以上,这对于全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但日本宣称,经过处理、稀释的废水中,含量最高的放射性同位素——氚的含量已经符合安全标准。此外,氚不容易被海洋动物和海底沉积物吸收,在放射性物质中,对生物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
不过日本这言论是赤裸裸的谎言,2013年,日本曾启动多核素去除设备,对福岛核电站废水中的62种放射性物质做处理,但其中并不包括氚。按现有技术看,分离氚的手段复杂、成本高、耗时长。
2018年的时候,核废水的东电也曾表示,用于处理含有核污水的1,000个储水罐,未能将放射性物质去除至低于法定标准值。
另外,氚对人体的危害,远不止日本所说的这样,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其物理半衰期为12.3年。
核废水中存在的氚,可经由食物链、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被人体摄入,部分可通过理化和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结合氚。在DNA大分子中,人体组织与氚结合,代谢过程非常缓慢,氚不但能通过β粒子的电离作用产生直接生物效应,还可通过转换突变方式,使得组织靶分子致畸、致癌,产生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从这就可以看出,日本在核废水问题上撒谎了,事实上,除了氚,废水中的其他放射性同位素更值得我们警惕。就包括了碳14、钴60和锶90等。锶90是剧毒物质,它所导致的随机性效应主要为骨组织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和骨血管肉瘤),尤其以骨肉瘤多见;其次为白血病。
核废水将影响中国这些区域
福岛核电站正式将核废水排入海中,受太平洋环流影响,废水中的辐射物将先北上,向东抵达北美西海岸以及夏威夷,只需要3年半的时间,整个太平洋都将“沦陷”。
最后,核辐射物质再沿着赤道方向流经菲律宾,最后从我国台湾地区东侧回到日本。
除了中国台湾之外,中国这些海域也将受到影响,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东北部,这个区域主要的海流有两支。一是从北往南的“千岛群岛洋流”。通常情况下,这支海流会从北向南流经福岛核电站所在的位置,然后在千叶县东北部的铫子市往东转入太平洋。
另一支海流则是著名的“日本暖流”。日本核辐射物质会被日本暖流带到东北方向,但遇到美洲大陆就会发生转向,向北向南运动。向南运动的水团在北纬20度左右向西运动,在亚洲东部又会发生转向,分别向北南运动,形成环流。
从日本暖流及其支流就会发现,有一股暖流会沿着朝鲜半岛西侧接近中国辽东半岛地区,然后会有更小支流沿海岸线南下,抵达黄海,甚至东海。
一旦日本排放核废水进入太平洋,中国应该要密切监测核辐射物质的扩散方向,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事实上,如果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对中国的影响不止这些。
中国受到的影响不止这些
2011年福岛地震的时候,有大约520吨的高放射性核污染水流入了海洋,日本认为福岛事故释放放射性经稀释后会很快恢复至本底状况,受影响生物仅限于近岸营生物种。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在4个月后,较远海域(30km)的生物所受辐射剂量率仍高于限值,对鱼类仍可能会产生辐射效应。
而在3年之后,2015年,美国研究人员在加拿大西海岸附近海域,仍检测到了福岛核电站所使用的放射性元素。
国际组织在 2019 年 6 月份的一份报告中称,对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进行检测显示,核电站周边水域中的放射性物质明显要高于其他海域。这个检测足以说明向大海中稀释核废水所造成的污染依然是严重的。而且不管是福岛核电站附近的陆地上还是海中,都已经出现发生变化的植物和生物。这已经能够说明一切。
而这还是520吨高放射性核污染水的情况下,日本现在要排放的是120万吨。一旦日本排放核废水入海,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渔场——北太平洋渔场,肯定会受到影响。
这些污染物会停留在小鱼小虾体内,之后被食物链一点点累积,最终会抵达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人类长时间接触核物质或可导致不孕以及胎儿发育异常等后遗症。
2018年我国远洋捕捞业运回国内的渔获有140多万吨。环太平洋是我国远洋渔船前往的主要渔场,几乎提供了三分之二的远洋渔获。
事实上,不仅是各国人民反对,日本渔民也反对,在福岛地震之后,福岛渔业经过了10年的努力,也才恢复了2成的捕捞量,如今又要排放核废水,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会长野崎哲认为,将受到过严重核污染的废水排入大海是对日本渔业毁灭性的打击,这将破坏之前几年的所有努力。
日本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的首座铅基核反应堆零功率装置——启明星 2 号核废料处理装置大获成功。
据悉,该装置将核燃料的使用率提高到了 95% 左右,大大降低了核废料的累积量。与此同时, 它还能将极难处理的核废料回收再利用,在安全性和环保性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不得不说,以寻求广泛合作的方式妥善处理核污水问题,这才是日本的当务之急和正确之举。